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菩提樹

名      稱 : 菩提樹  
學      名 : Ficus religiosa 
科      屬 :桑科(Moraceae)榕屬(Ficus)
原 產 地 :
印度
俗      稱 :印度波樹、金剛子、菩提子、覺樹、道樹等
描      述 :

  1. 台灣本島栽植極為普遍庭園樹、行道樹、綠蔭樹:生長快速,樹冠寬闊,為良好之綠蔭樹種,頗適寺院寬闊大院之栽培,但根張粗大,不宜栽植於基地狹窄之處。
  2. 藥用性味:根皮:澀:甘平。效用:根:治膽囊炎,梅毒,淋病;樹皮:收斂,化膿,消腫。治糖尿病;取汁漱口。治牙痛,固牙齦;果:發汗解熱,鎮靜,助消化。
  3. 菩提樹的種小名 religiosa 乃為「神聖的」「宗教的」之意,為紀念釋迦牟尼於此樹下悟道而命名的,傳說在印度被稱為「聖樹」。此樹終年不凋,屬於常綠大喬木,但在本省由於氣候的關係,常有落葉的現象。菩提樹與榕樹具有相同的氣根。長葉柄心形的葉子,在尖端處常有長長的尾巴,是本種植物的特色。每年夏季七至八月時,枝幹上常有兩兩並生的扁球突起,即為菩提樹的隱花果,剖開觀察,可見內含許多顆粒狀的小花,成熟後表面會呈現許多暗紫色的斑點,並自然掉落。



    資料來源:   莊溪。" 認識植物 "部落格:http://kplant.biodiv.tw/index.htm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